文/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审计部首席专家、副总经理赵吉柱,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项目总监孙潇潇
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,要发挥金融的巨大作用,用金融手段盘活城市存量资产、以金融政策支持城市更新项目,践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这一使命。针对目前城市更新面临的金融需求难题,本文提出了金融支持城市更新的一些相关建议。
(相关资料图)
金融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发挥很大的作用,金融工具满足项目融资和退出的需求,城市更新的投资拉动效用,也为金融市场提供了更多可投资的标的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,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已从外延数量扩张的“前期”转变为存量提质增效的“中后期”,城市更新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。企业和政府相互配合,综合运用开发性金融、银行贷款、企业债券、资产证券化产品、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(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,简称REITs)等金融工具和政策,以助力城市更新行动健康有序发展。
城市更新的紧迫性急需金融支持
城市更新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,是完善城市功能、提升城市品质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“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5.22%,已经步入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”。同时,我国人口也正式进入了下降阶段,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,是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。城市化进程的放缓及人口的下降,要求国家和社会必须改变城市的开发建设方式,提升城市环境品质,激发城市多元动能,塑造城市幸福家园。
与此同时,我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年均增速也呈现下降趋势。过去的20年里,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曾出现年增长率10%以上的情况,2006年增长率更是达到了15.28%。以5年为一个统计周期,2011年至2015年,我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年均增长率开始下降。2016年至2020年,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年均增长率下降到2.63%。我国的城市开发已经从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过渡,城市发展将由粗犷的对外扩张转变为精细的对内更新。
房地产行业正处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高质量发展”的关键时期。2020年,我国房地产总市值超过62.6万亿美元(约430万亿元人民币),高于美国(33.6万亿美元)、英法德三国(31.5万亿美元)及日本(10.8万亿美元)。按照每年2%的城市更新率推算,城市更新的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,其中仅北京建成区内需要更新的存量建筑就超过2.45亿平方米。
城市更新行动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出资,而是应本着政府引导、市场机制、社会参与的原则,以金融作为纽带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本共同投入城市更新项目。
城市更新行动面临的金融需求
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下,我国城市更新行动面临以下金融需求:
一是城市更新项目对资金需求量大,融资难度大。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性的行动,和传统的项目开发不同,城市更新总体发展趋势从单一项目开发向片区整体开发转变,包括拆迁、安置、改造、重建等多个环节。改造区域居民人口基数大,建筑群密集,这意味着在项目启动伊始,项目及子项目万箭齐发,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。比较典型的是广州,城市更新量非常大。截至2022年9月,纳入广东省“三旧”改造地块标图建库总库用地面积共计606平方公里,占广州全市现状建设用地的32%。改造密度大,如果没有资金作为支撑,是很难实施的。
与资金需求量大相对应的是,城市更新项目的融资难度大。现有的融资模式多面向传统基建和地产开发等短平快的领域,与城市更新的现状和需求不匹配,导致城市更新融资难度大,融资成本高,无法达到“草船借箭”的目的。在顶层设计尚未明确的情况下,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仍然需要融资主体提供合格的抵质押物,以确保贷款的安全性、合规性和收益性。但是,城市更新项目已经脱离土地融资的模式,有些甚至是轻资产运营,只有经营权,不满足抵质押的条件。项目方不得不导入其他项目作为资产。在没有可抵押的资产时,银行只能以融资主体的资质作为授信依据……
付费¥5
阅读全文
文章来源:《清华金融评论》2023年第7期总第116期
本文编辑:孙世选
Review of Past Articles -
01
02